0
收藏
微博
微信
复制链接

开关电源的故事-起源-电感毛刺

2025-03-28 15:40
45

毛刺现象是我们每一个电子爱好者避之唯恐不及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毛刺现象以及如何规避它,进而掌握电感升压的原理。

简单场管开关电路

让我们从一个简单的电路开始,该电路使用一个 N 沟道场效应管控制 20 欧姆所在电路的通断。换句话说,我们拿场管当开关用。

其中场效应管的1、2、3脚分别为门极(Gate)、漏极(Drain)、源极(Source)。在这里,我们主要关注场效应管漏极,也就是 2 脚的情况。

3a21a2cc8d096d2f8a12518b4bb7a3.jpg

场效应管开关电路

当给 N 沟道场效应管门级施加高电压,这里是 5 V 时,电路导通,等效电路如下图所示:

bc75fbe65b7dcfc8e081e85d08f2fe.jpg

场效应管导通等效电路

当给 N 沟道场效应管门级施加低电压,这里是 0 V 时,电路断开,等效电路如下图所示:

7af76f5d67467bf375f24633e5725e.jpg

场效应管断开等效电路

下面是在面包板组装好的电路:

667e998d43881ac1f36b462aff26b7.jpg

面包板上组装的场效应管开关电路

下面是上面电路的波形截图:

9a305202fda15340ee6407592579f5.jpg

场效应管开关电路示波器截图

可以看到,当给场管门级施加高电平时,电路导通,场管漏极与地短接,电压为0; 当给场管施加低电平时,场管断开,场管漏极电压等同于电源电压9V(实际 8.19 V, 电池电量可能不够了)

简单电机驱动电路

如果把上面电路中的 20 欧姆电阻换成一个小电机,那么一个简单的电机驱动(速度控制)电路就产生了。

下面是替换后的面包板电路和示波器截图:

e1e83959e88e77f9eb6bae1bc887b2.jpg

面包板上组装的电机驱动电路


465f5553ea2b360bbce1053ad588d3.jpg

电机驱动电路波形截图

电机也能正常旋转,如果改变控制方波的占空比,也能控制电机的速度。但是,我们可以在波形图中看到一个非常大的毛刺,峰值达到了 38.7 V,非常不协调。此处 黄色 CH1 还是接在门级,青色 CH2 接漏极。

怎么回事?

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巨大的毛刺?

电机是是由一大堆导线绕制而成的,我们可以将其看做一个电感器。当场效应管打开时,电流流过电机,一起正常。

677e7a96f0145a21b69384b242c89c.jpg

电流流过电机一切正常

场管打开时,电机正在旋转,在此过程中,它会以磁场的形式存储一些电能,让我们用一个能量条来代表电感存储的能量。

ff74297599881de5433d8110653a9d.jpg

电感存储能量

下面我们来看看当场效应管关闭时发生了什么。我们知道电感的黄金法则:流经电感器的电流不能突变。因此,在场效应管关闭的一瞬间,虽然电路断开了,但是,仍然有电流流过电感。但因为此时场管已经断开,电流已经无路可走了。

9f55101fab9b3b5324fa516ae8a1b4.jpg

电路无路可走

随着电流持续流过电感,漏极电压将逐渐升高……直到电感存储的所有电磁能都转化为电能。因此,最终在场效应管的漏极生成了这个巨大的电压毛刺。

4e9045cb8e288f0de6de782d480055.jpg

电感抬高电压

电感升压原理分析

大家知道,电路中带负电荷的电子的流向是和传统的电流方向正好相反的。因此,对于上面的电路,随着电流从上往下流过电感,电子实际上在离开图中电感的下端。随着负电子的离开,电压逐渐升高,最终在此处形成一个巨大的电压毛刺。

eb67b62373c089304394e37ddfca8a.jpg

电感升压原理分析

如此巨大的电压毛刺是我们每一个电子工程师都应该竭力避免的,要不然,烧掉器件那是分分钟的事。

在这里,我们使用的是额定电压高达 60 V 的 IRFZ44E,38.7 V 的电压还不足以击穿它。但是如果你使用的是大电机并且还带有大负载,击穿它是完全有可能的。

43ff4293e664c3a4b4968a563ae1c7.jpg

IRFZ44E 额定电压高达60V

如何解决感应毛刺?

方法很简单:放置一个和电感并联并且反向的二极管。

现在,当场效应管关闭时,电流有了回流路径。感应电动势将通过二极管返回电源。

400b31f6f5163f8631fcf943cb03d9.jpg

二极管有力量

有些文章中将这个并联的二极管称之为:续流二极管(freewheeling diode)。这个二极管还有一些其他的称呼:反向偏置二极管(reverse bias diode)、反向并联二极管(antiparallel diode )、捕获二极管(catch diode)、反激二极管(flyback diode)。

仅仅添加了一个小小的二极管,毛刺完全消失。

8cab86147eb55bcc233d51e6634c5e.jpg

面包板上组装的带二极管的电机驱动电路

0c369e42996681a8199b89023c402d.jpg

毛刺消失了

古语有云: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在本文电路中,电感引起的毛刺虽然是不好的现象,是需要竭力避免的。但在有些电路中,比如开关电源电路中它又是不可或缺的。升压型开关电源正是基于电感的这个升压特性而孕育产生出来的。我们有机会再讲开关电源的故事!

登录后查看更多
0
评论 0
收藏
侵权举报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凡亿课堂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图片侵权或者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作侵删。

热门评论0

相关文章

飞多学堂

分享电子电路相关知识、示波器使用技巧。 通过简单明了的教程让您入门电子技术的大门! 爱因斯坦曾说过:如果你不能向一个六岁的孩子解释它,你自己就没有理解它。 我们相信绝大多数人经过正确的学习,都可以学好现在大学甚至研究生水平的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