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收藏
微博
微信
复制链接

【模电】0015 线性稳压电源的原理及分析

2024-03-12 15:36
349

本节我们开始讲电源相关的电路,由于这个系列属于模拟电路,我们仅限于讲直流电源。

直流电源大致可分为线性稳压电源和开关电源,二者的从原理上区分,主要在于其电路中的主功率输出管(三极管或mos)工作的状态不同,线性电源工作在线性区(也即放大区),而开关电源工作在开关区(也即饱和区和截止区)。


1)线性电源的原理

一个简单的线性电源的原理图如下所示:

a6ef3e8ab9b213d3efd602207d732e.jpg

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a)基准电压源,为电路提供一个不随外界变化的参考电压;图中是最左边的稳压管和电阻实现的,可以实现当输入电压发生变化时,供给后端的参考电压大致保持不变;

b)比较放大电路,用于实现将基准源和输出电压(或输出电压的分压)比较,将误差放大之后去控制调整管;图中是运算放大器实现的;

c)调整管,也就是主输出的功率管,用于控制输出电压;图中Q1是调整管;

d)输出取样电路,从输出端电压取样后,送给放大电路比较;图中是R2和R4将输出分压后得到的。

整个电路的工作过程如下:

当输入电压升高时,会使得输出电压Vo有升高的趋势;Vo升高会使得Vn升高;而由于Vref基准电压源基本不变化,Vn升高会使得运放的输出降低;调整管Q1工作为射级跟随器的状态,其基极电压降低时,即会使得射级电压Vo也降低,抑制了Vo升高的趋势。

当输入电压降低时,分析结果也是一样的,电路会抑制Vo降低的趋势。

所以,该电路能够保持输出电压Vo的稳定。

由于运放的输入虚短特性,可以认为Vn=Vref,所以其输出:

Vo=Vn*(R3 R4)/R4=Vref*(R3 R4)/R4。

图中电路的参数计算如下:

Vref=6.2V,则Vo=6.2V*(1k 1k)/1k=12.4V,与仿真结果是相符的。

如果想要调整输出电压Vo,最简单的方法是改变图中R2和R4的比值。


2)线性电源的效率

一般情况下,相比于输出电流 I,线性电源自身的基准电压源、放大器、取样等电路消耗的功率比较小,工程设计时经常忽略不计,即可以认为线性电源的输入电流和输出电流大致相等,而线性电源自身的功耗可以认为就是调整管上的功耗。

整个电路的功耗为调整管功耗 负载RL上的功耗,又由于调整管上的电流和负载RL上的电流近似相等,所以线性电源的效率近似为:

η = Po/Pi = Vo*I/(Vi*I) = Vo/Vi

即线性电源的效率近似为输出电压比上输入电压。

以1)中仿真图的参数计算,则效率近似为η = 12.4/24 = 51.7%;输出电流为 I = Vo/RL = 124mA;则线性电源自身的功耗可以近似为124mA*(24V-12.4V)= 1.4384W。


3)线性电源的特性

由上述电路分析可以知道,线性电源的调整管工作在放大区,调整管分掉了部分电压,使得输出Vo得到稳定,所以,线性电源的输出总是会比输入电源低一些(如果是调整管三极管则是CE级的压降,如果是MOS管则是DS间的压降),一般至少会低1~2V,也有低压差的线性电源可以做到只低0.3~0.5V,这种低压差的线性电源专业术语简称为LDO(low dropout regulator)。只能用于降压电路。

线性电源是由调整管分压来实现输出电压稳定的,也即是有(Vi-Vo)的电压是加在调整管上的,如果输入电压Vi比输出电压Vo高出比较多,则会有大部分的压降消耗在调整管上,使得线性电源的效率降低。有时候其自身功耗很大时,需要加散热片。

另外线性电源由于结构简单,整个反馈环路只有分压电阻、运放、调整管,响应速度非常快,对于纹波的抑制和瞬态响应都有很好的效果,输出的电压很干净干扰很小;也是因为它的原理简单,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都比较高。


4)常用的线性电源举例

常用的固定输出的线性电源有:78xx系列,1117系列等。78xx系列有5V、9V、12V、15V等多种电压输出,如7805就是输出固定5V的具体型号;1117一般用于电压较低的场合,有5V、3.3V、2.5V等多种电压输出。

使用线性电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a)输入电压不能高于线性电源的最大输入电压;

b)输出电流不能大于线性电源的最大输出电流;

c)输入输出的压差不能太小,确保输入电压高于输出一定的电压,如78xx系列要求至少高出2V,1117系列的要求高出1V,某些低压差的线性电源(LDO)可以低至0.3~0.4V,这个数值需要查阅芯片手册获取,这类常用的芯片很多芯片厂家都有生产,各家的参数会有细微不同;

d)线性电源自身的功耗不能太大,可以用 (Vi-Vo)*I 这个公式来估算自身的功耗,如果比较大,会发热严重,可能会热保护或者烧坏芯片,则需要增加散热片。

登录后查看更多
0
评论 0
收藏
侵权举报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凡亿课堂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图片侵权或者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作侵删。

热门评论0

相关文章

小白白学电子

专注电子电路、嵌入式软硬件、FPGA,学习和分享

开班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