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比亚迪宣布将进军自动驾驶芯片行业,冲击汽车芯片以增强企业竞争力,消息一出,引发业界热议,不难看出,在电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下,汽车行业竞争愈发激烈。
众所周知,芯片是汽车必不可少的零件,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被推广进行中,不得不说,新能源汽车的转型催生了电子元器件在汽车上的应用,对智能化、性能及互联网的要求愈发严格,使的汽车上的芯片用量进一步增加,汽车的创新也开始从零件转移向由芯片支撑的电子系统。在此趋势下,汽车电子占整车总成本的比例不断升高,2020年全球汽车芯片价值量为339亿美元,预计到2035年将达到893亿美元。
尤其是近两三年的全球缺芯潮,汽车行业是受害程度最深的产业之一,敲响了汽车厂商的警钟,让汽车厂商更加看清了这一事实,汽车芯片已成为影响汽车发展的重要环节,这也促使汽车厂商在着手解决汽车芯片供应不足问题时,也开始布局进军造芯。
比亚迪作为国内知名的汽车厂商,早已走在行业前列,在2002年成立了IC设计部门,目前已有功率器件、车规MCU、传感器等产品,甚至在“缺芯潮”最时期使其,比亚迪表示“在新能源电池、芯片等方面已打造了一整套产业链,不仅可以充分自给,还有余量外供”。
东方汽车则通过与中国中车合资成立智新半导体,实现IGBT模块量产并已装车应用,今年3月,东风汽车又与中国信科集团联合成立武汉二进制半导体,聚焦车规级芯片研发。
还有吉利汽车,旗下公司芯擎科技也宣布成功研发中国第一颗7nm车规级 SoC 芯片。长城汽车也加入造芯大军,设立芯动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除了这些下场自研芯片的企业外,还有多家整车企业通过投资选择与芯片企业合作的方式切入半导体赛道。
不难看出,这些汽车企业进军造芯都取得初步成功,但也有大多数企业的造芯计划失败。